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大公園 > 正文

?英倫漫話/異化效應\江 恒

2025-05-01 05:02:04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柯林斯出版社推出了名為《圖說英國》的系列書籍,內容涉及許多典型的英國國家主題,很難想像如此地道呈現(xiàn)英倫文化的圖書,竟誕生自歐洲難民之手。

  當時的背景是歐洲大部分地區(qū)已被納粹德國占領,英國處境十分嚴峻??铝炙钩霭嫔缤瞥鲞@套圖書的目的,不僅為了鼓舞士氣,也是記錄英國人的生活方式,以防在德國占領下消失。因此,從國際象棋到高爾夫、從鐘錶到登山、從蝴蝶到農場動物、從水道和運河到地圖和制圖者,所涉主題十分廣泛,總共出版了一百三十二本書。每本書都很薄,封面設計也很簡單,但作者猛人云集,包括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喬治.奧威爾、二十一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著名攝影師塞西爾.比頓、資深體育記者內維爾.卡杜斯,以及二戰(zhàn)時寫下不朽詩句“來吧,友軍的炸彈,落在斯勞”的詩人約翰.貝杰曼等等??梢哉f,在那些黑暗的戰(zhàn)爭歲月里,他們作為不同領域的專家,給予了讀者極大心靈慰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作者和文字之外,《圖說英國》系列書籍幾乎在各個層面都刻有鮮明的歐洲印記。比如,圖書的編輯、設計師、印刷工和出版商團隊等,都是來自遭受法西斯蹂躪的歐洲國家難民,并且絕大多數(shù)是女性,而她們當中有許多人必須被英國政府從馬恩島拘留所特赦,才能從事書籍出版工作。

  事實上,這種現(xiàn)象僅是冰山一角,在二戰(zhàn)前后有大批文化人因政治或種族迫害原因逃離歐洲大陸,和所有難民一樣,他們乘坐簡陋的小船跨越英吉利海峽登陸英國肯特海岸,雖然有著令人鄙視和抗拒的難民身份,卻在英倫大地上落地生根并大放異彩。他們中大多數(shù)是政治左派和藝術先鋒派,共同參與塑造了英國的電影、藝術、建筑、出版、廣播、攝影和兒童文學等領域的文化,并為英國大眾提供了諸如皇家節(jié)日音樂會、企鵝圖書和舞臺劇《來喝下午茶的老虎》等經(jīng)典,包括紐波特市政中心的巨型壁畫,也是由德國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

  但這些為英國文化作出巨大貢獻的歐洲難民,當初往往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認可。英國人對他們的到來并不熱情,主流《旁觀者》雜志曾批評從事電影業(yè)的難民人數(shù)過多,《每日郵報》也對來自德國的無國籍猶太人從英國的各個港口涌入的“暴行”進行了猛烈抨擊。一位英國軍方將領甚至公開表示,應強制歐洲移民們佩戴識別性臂章,進而引發(fā)輿論呼吁關押“危險的外國人”,最終導致他們中的一些人被關進條件極其惡劣的拘留所。與此同時,歐洲難民們對英國的惡劣天氣、過度烹飪的食物、文化保守主義和死氣沉沉的街道感到沮喪。正如有難民感嘆住宿條件極差,“這些小房子都一模一樣,似乎都是用泥土匆忙建造起來的?!?/p>

  盡管如此,這批異鄉(xiāng)人仍選擇了擁抱英國文化,并且試圖保持自己身上的社會和藝術激進主義,在看不到希望的英國土地上重新培養(yǎng)它。在那些“歐洲制造”的英國經(jīng)典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左翼色彩的《圖片郵報》,上面發(fā)表的那些震撼人心的照片,記錄了特權與貧困的對比,描繪了底層普通人的生活,幫助營造了一種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輿論氛圍,并促成了工黨在一九四五年的壓倒性選舉勝利。除此之外,學者尼古拉斯.佩夫斯納在他的《英格蘭建筑系列》中,精心編列了英國各郡的建筑珍寶。曾參加兒童運輸計劃的攝影師沃爾特.拉薩利,則從《蜜的滋味》等對工人階級生活的粗獷描繪,轉向拍攝上世紀八十年代墨臣.艾禾里制片公司電影中的懷舊風格。

  英國作家歐文.哈瑟利以“異化效應”(Alienation effect)來形容歐洲難民在英國的成就,以及他們那種身在其中的疏離。這個原本由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提出的表演藝術概念,是指觀眾無法簡單地將自己與劇中的角色聯(lián)系起來,疏遠于戲劇或電影。對于歐洲難民而言,英國作為異國他鄉(xiāng),即熟悉又陌生,那些對他們所做貢獻的動人贊頌,無疑也是他們尋求國家認同的重要解藥。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