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香港飲食非遺,著實不算少,平日吃的云吞麵,就包含“云吞制作技藝”。啖吃云吞,各人口味不同,有的喜肉,有的愛蝦,精致或餡多,都有捧場客。各店云吞肉、蝦比例不同,食材來源不一,影響質(zhì)量價錢,吸引四方來客。
香港的云吞,材料以豬肉和蝦肉為主,古時包裹餡料多樣,如南宋《山家清供》“筍蕨餛飩”一條,餡料沒有肉,談到:“采筍蕨嫩者,各用湯焯,以醬、香料、油和勻,作餛飩供。”“云吞”古稱“餛飩”,做法是用嫩的筍和蕨菜,先切好,再用熱水輕焯,下調(diào)料拌勻再包,煮熟可用。現(xiàn)代找筍要注意時節(jié)。蕨菜街市偶然可見,買來炒食外,可以夾筍包成云吞。
明代《本草綱目》治虛寒痢疾,也有用云吞作為食療的媒介,言:“白扁豆花,同胡椒作餛飩,煮食?!卑妆舛够ǘ酁楦韶?,或作藥用,亦可煮湯、泡水,香港較少用來入饌。新鮮白扁豆花與胡椒作云吞餡,不知味道如何。
宋代《太平圣惠方》同樣云吞,具食療功效,專“治腎氣虛損、腰腳疼痛”,名為“羊腎餛飩方”,藥材有五味子、山茱萸、干姜、川椒、桂心,食譜如下:“藥搗細,羅為散。每日取羊腎一對,去脂膜細切,入散兩錢,木臼內(nèi)杵如泥作餡用,和麵捻作餛飩,以水熟煮,和汁食之?!蔽宸N藥材磨成粉,取羊腎去脂肪、筋膜,細切后加入藥材粉,摏作肉泥為餡。搓麵開皮,包作云吞,配湯食用?,F(xiàn)代改用絞肉機加磨粉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