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財經 > 經濟觀察家 > 正文

?遠見卓識/歐洲市場需求下行超預期\興業(y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王 涵

2022-04-21 04:24:17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各經濟體銀行對俄未償還債務敞口

  與美國相比,歐洲受俄烏沖突影響更大。貿易層面來看,歐盟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出口的最大貿易伙伴。2020年歐盟從俄羅斯的進口占俄羅斯總出口的約30%,歐盟從烏克蘭的進口占烏克蘭總出口的40%。分類別來看,歐盟對俄烏的礦物燃料、動植物油脂、非食用原料、化肥等商品進口依賴較高。能源層面來看,歐洲對俄羅斯化石燃料和化肥的進口依賴較強,其中歐洲進口化石燃料中近20%為從俄羅斯進口。當前歐盟正在推進對俄羅斯的制裁──包括煤炭禁運、天然氣進口量大幅削減等一系列措施──將會對歐洲的能源供給產生較大擾動,并進一步推升通脹。

  從俄羅斯對全球金融體系潛在影響來看,歐洲的潛在金融風險敞口最大。各主要經濟體中,意大利、法國、奧地利等歐洲銀行對俄羅斯債務敞口較大,其中以長期債務為主。截至2020年,俄羅斯的債券類組合投資中,超過50%來自歐盟。同時,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歐洲股市上市公司中來自俄羅斯的收入占比較大,如果俄烏沖突持續(xù),上市公司盈利可能會受到影響。

  與美國相似,法國民眾對于高通脹的不滿造成了現(xiàn)任總統(tǒng)馬克龍支持率的下滑。從民調支持率來看,3月初俄烏沖突發(fā)酵,而兩位法國總統(tǒng)候選人支持率開始出現(xiàn)拐點。當法國民眾對俄烏沖突下高通脹不滿情緒日益嚴重時,勒龐作為極右翼黨派的代表,其政治主張——與俄羅斯改善關系并退出北約軍事化一體機構──或一定程度上與民眾降低通脹的訴求達成了一致。3月以來,勒龐的民意調查支持率持續(xù)上升,當前民調結果顯示勒龐支持率46%,與馬克龍的支持率僅差8%。

  德國的民調結果也呈現(xiàn)出了居民對制裁俄羅斯而導致高通脹的擔憂。根據Allensbach研究所的問卷調查,大部分德國民眾不愿支持政界“為自由受凍”的言論,59%的受訪民眾明確反對此觀點,僅有24%的人愿意回應此呼吁。此外,關于德國是否應該就停止從俄羅斯購買原油和天然氣,僅30%的人表示贊成,而59%的人表示應該繼續(xù)從俄羅斯進口以防止供應短缺和價格快速上漲。

  通脹高企背景下,短期歐央行的決策或維持鷹派。經濟增長與通脹的兩難決策下,歐央行決策或向抗通脹傾斜,大概率選擇維持鷹派以達到控制通脹預期的目的。通脹相較于需求是更快的變數,歐央行決策重心短期向通脹傾斜。

  俄烏沖突影響下,歐央行3月已上修通脹預測并下修經濟增速預測。3月歐央行議息會議后的央行行長拉加德新聞發(fā)布會上,提到了“俄烏沖突使得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及“能源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從而推升短期通脹,“歐洲經濟前景將取決于俄烏沖突進程以及經濟和金融制裁等措施的影響。”在此背景下,歐央行修改了預期指引,下修了經濟增長預期并上修了通脹預期,當前歐央行預期2022年歐洲經濟增速從4.2%下降到3.7%,通脹同比從3.2%上調為5.1%。

  4月歐央行決議維持鷹派,確認加快退出資產購買。4月14日歐央行公布利率決議,主要利率保持不變但將更快結束量化寬松,且一段時間后開啟加息。會議決議公布后,歐元對美元匯率大幅貶值,最大回撤達1.3%。同時加息預期快速下行,9月會議加息概率由會議前的超過200%一度下降到139%,而幾小時后市場逐漸消化且恢復到此前的加息預期。當前市場預期歐央行全年加息3次,與3月歐央行會議之后的加息預期相比,9、10、12月加息概率大幅上升,且市場對于9月和12月加息預期已超過200%。

  如果歐洲需求超預期下行,對中國出口影響如何?除東盟外,歐洲也是中國重要貿易伙伴,中國出口受到歐洲需求變化的影響。中國是歐盟進口體量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進口來源中有22%左右來自中國。2021年歐盟從中國進口5570億美元商品,體量與美國從中國進口近似,占中國總出口的17%左右。2022年歐盟進口對中國出口增速的拉動貢獻穩(wěn)定在3%至4%的水準。

  關注歐洲需求下行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尤其是汽車產業(yè)鏈。從各商品類型來看,當前中國出口中,動植物油脂、藝術品古物、雜項制品(家具玩具等)、儀器設備、車等對歐盟出口占比較高,如果歐洲需求超預期下行,則需關注相關產業(yè)鏈可能受到的影響。但另一層面來說,考慮到俄烏沖突后,歐洲和俄羅斯的貿易可能因為歐洲對俄制裁受損,前期歐洲從俄羅斯進口的鋁、鋼鐵等原制成品,可能部分會轉向中國形成對俄羅斯的進口替代。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