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硅谷右翼正在美國政壇快速崛起,馬斯克(左)更在朗普政府成立后,進入到白宮決策圈。
硅谷右翼正在美國政壇快速崛起,他們不僅是競選活動的重要金主,更深度參與到白宮的關鍵決策之中。為何硅谷作為“進步主義”大本營會孕育出極右團體,其又與MAGA思潮存在哪些差異?這需要我們對黑暗啟蒙運動(Dark Enlightenment)有所了解。
黑暗啟蒙運動始于2007年,由美國軟件工程師柯蒂斯.雅文(Curtis Yarvin)在博客平臺發(fā)起。
推崇政治強人治國
在其看來,允許不具專業(yè)知識的大眾參與政治活動,造成民主制度極為低效且不穩(wěn)定,應當建立新型君主制國家,像獨裁CEO(即君主)運營互聯網公司一樣治理社會,公民則扮演“股東”的角色。
雅文認為,美國社會的話語權被“大教堂”(the Cathedral)所壟斷,這是由學術機構、主流媒體及建制官僚組成的利益團體,向大眾灌輸錯誤觀念、同時打壓異己。雅文建議啟動RAGE(解雇所有政府員工)計劃,扶持“君主”的忠誠支持者上位,并重新分配政治資源。
在很長一段時間,黑暗啟蒙運動在硅谷都屬于小眾文化,但逐漸有科企大佬為其站臺,特別是彼得.蒂爾(Peter Thiel)受到雅文的影響極大。2009年,蒂爾撰寫文章《一個自由意志主義者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a Libertarian)明言,“我不再相信自由和民主是可以兼容的。”2012年,蒂爾在史丹福大學演講中也提到黑暗啟蒙運動,主張技術精英積極參政。
上述理論后續(xù)又得到英國哲學家尼克.蘭德(Nick Land)進一步系統(tǒng)化。蘭德設想出一個數字集權的社會,統(tǒng)治階層或是智商超高的人類,或是人工智能系統(tǒng)。在此愿景之中,技術不單是提升勞動力的工具,更加是控制和統(tǒng)治的手段。
反對左翼覺醒文化
2016年,彼得.蒂爾在總統(tǒng)競選期間公開支持特朗普,并成為后者的捐款人。2021年,拜登上臺后與硅谷右翼矛盾公開化,科技企業(yè)因數據隱私及反壟斷問題多次受到國會質詢。等到2024年的總統(tǒng)大選,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PayPal前首席運營官大衛(wèi).薩克斯、知名創(chuàng)投馬克.安德森等硅谷富豪開始倒戈,變?yōu)橹С止埠忘h,并在特朗普政府成立后進入白宮決策圈。
MAGA與硅谷右翼相似之處不少,譬如偏愛陰謀論,“大教堂”的概念與“深層政府”如出一轍;又如反對左翼倡導的“覺醒文化”,推崇政治強人領導國家。
不過,硅谷右翼具有強烈的精英意識,“紅脖子”、“福音派”在其眼中都是易被政治愚弄的烏合之眾。如此看來,特朗普也并非硅谷右翼的“彌賽亞”,二者不過是權力游戲的同路人。
硅谷右翼致力于實現數字集權,在人工智能時代值得警惕。上世紀90年代的“炸彈客”泰德.卡辛斯基在《工業(yè)社會及其未來》一文中曾斷言:未來人類如果不是直接被高智能化的機器控制,就是被機器背后的少數精英控制。近年來,以色列人類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撰寫的《智人之上》,以及新晉諾貝爾經濟學獲獎人達龍.阿杰姆奧盧出版的《權力與進步》,也都表達過類似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