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4月29日發(fā)射入軌,后續(xù)如何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備受關注。大公報從中科院獲悉,目前在空間站天和、問天、夢天三個艙段艙內共安排13個科學實驗柜,每個實驗柜都是一個高功能密度的太空實驗室。這些重大設施可支持在軌實施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和燃燒等學科的科學研究,空間站在軌運營10年以上時間,預計可滾動實施近千項實驗項目。其中,此次隨天和核心艙升空的無容器材料實驗柜,對新型功能材料制備研究等有重要意義。
空間站是航天員的“太空之家”,也是科學研究的“太空實驗室”。極端物理條件下,物質的運動規(guī)律、物理化學過程、生命過程等都可能會發(fā)生變化,這意味著重大科學突破的可能。
中國空間站作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在艙內、艙外部署眾多重大科學設施,同時利用微重力和輻射環(huán)境、航天員較長在軌駐留、天地往返等優(yōu)勢,將開啟中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的新時代。
據(jù)介紹,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tǒng),目前在空間站天和、問天、夢天三個艙段艙內共安排13個科學實驗柜,每個實驗柜都是一個高功能密度的太空實驗室,可支持一個或多個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臻g站艙外還安排若干暴露實驗平臺,同時巡天空間望遠鏡與空間站共軌飛行。這些重大設施可支持在軌實施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和燃燒、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天文與天體物理等9個學科領域30余個研究主題的科學研究,空間站在軌運營10年以上時間,預計可滾動實施近千項實驗項目。
雙層懸浮隔離振動 獨步天下
此次隨天和核心艙發(fā)射入軌的重大科學設施主要包括無容器材料實驗柜、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柜等。無容器是利用外界物理場產(chǎn)生的作用力來抵銷物體的重力,從而使物體處于一個無接觸、無容器的狀態(tài)。“無容器”技術對微重力環(huán)境下金屬和非金屬無容器深過冷凝固過程與機理研究、具有重大應用背景的新型功能材料制備研究、高溫熔體的熱物性精確測量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柜則首創(chuàng)採用雙層懸浮隔離振動,最大程度上消除振動,完成微重力水平極限挑戰(zhàn),實現(xiàn)比空間站平臺高2-3個數(shù)量級的高微重力水平。利用其提供的實驗條件,將開展國際前沿的空間冷原子干涉實驗、檢驗愛因斯坦等效原理,達到10-12精度水平。
另據(jù)介紹,在天和核心艙任務中,空間應用系統(tǒng)還研製了應用信息與配電、應用流體回路、空間環(huán)境要素監(jiān)測、大型載荷掛點對接裝置等支持設備,建立應用任務在軌共用支持條件,為應用任務在軌運營提供支撐和保障;建設和運行天地支持系統(tǒng),為應用項目的論證、研製、運營和持續(xù)產(chǎn)出高水平成果提供全壽命周期支持,推動中國空間科學與應用水平整體跨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