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捐贈器官家屬梁玉蘭(左)與腎臟移植受贈者陳國坪\大公報記者林海瑩攝
昨日是器官捐贈日,適逢“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成立十周年,食物及衛(wèi)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香港每天有超過2000人等候器官移植,捐贈名冊上符合條件的僅百多人,她呼吁更多人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在圣誕節(jié)前夕,為將來有需要的病者及其家庭帶來一份“圣誕樹下找不到的珍貴禮物”。
政府將每年十一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器官捐贈日,當局昨天于“生命.愛”花園舉行慶祝活動,今年主題是“尊重家人意愿,支持器官捐贈”。陳肇始稱,現時名冊上的登記人數29.3萬人,較五年前增逾一倍,惟每年符合器官捐贈條件的百多人中,僅四、五成家屬同意捐出死者器官。她引述政府統計處調查顯示,38.1%受訪者認為,即使死者生前已表明愿意捐贈器官,家人亦可推翻死者意愿。她呼吁已登記的市民,一定要通知家人,家人亦應尊重當事人遺愛人間的意愿。
婦捐亡夫腎“先生似仍在生”
陳肇始昨日發(fā)表一篇《圣誕樹下找不到的禮物》的網志,呼吁大家能在圣誕節(jié)前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送上一份圣誕樹下找不到的珍貴禮物,更期望今年年底登記名冊人數突破三十萬。
60歲的梁玉蘭說,從事建造業(yè)的丈夫十多年前不幸從十尺高的地方墮下,昏迷四天后證實腦干死亡,雖然丈夫生前未向她表達捐贈的意愿,她最后決定將丈夫兩個腎臟捐出,因她經歷過痛失所愛,不想其他家庭與她一樣,當時80歲的母親更“第一個支持”。現時她透過醫(yī)護人員,得知接受丈夫腎臟移植的兩名病人,生活得很好,令她覺得“先生好似仲喺個世上”。
衛(wèi)生署署長陳漢儀醫(yī)生表示,衛(wèi)生署過去數年不斷改良中央名冊的網頁設計,例如增設轉發(fā)功能,市民登記后可將捐贈器官意愿,通過社交媒體向親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