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及西方社會對新疆維吾爾人進行強迫勞動的棉花炒作,引來無數(shù)新疆老百姓自發(fā)拍片放上網(wǎng)講解當?shù)氐恼鎸嵣?。畢竟,活生生的人是擊破謊言的最好見證,於是,我相信BBC下一波會聰明點,轉(zhuǎn)而聚焦在駱駝和牛羊的私隱上。
連新聞稿我都幫他們擬好了:“放眼新疆的草原及戈壁,你會看到一群群牛羊駱駝,耳朵、頸項都掛上追蹤器,中國人已瘋癲到一個地步:監(jiān)控牛羊,甚至借牛羊來監(jiān)控人類……。”
牛羊駱駝不會拍抖音,不會上網(wǎng),不會反駁反擊;所以,BBC這次可以霸氣報道:“中國人連牲畜都不放過!”
正如新疆棉花“強迫勞動”的謊言,一段棉花田全自動機械化播種收割視頻,已讓抹黑一戳即破。同理,牛羊駱駝的私隱,一個手機程式就能道出真相。
那是全球嶄新的放牧模式,牧民利用北斗定位系統(tǒng),安坐家中放牛放羊放駱駝。
牧民說:“從前駱駝隊一出去,起碼一兩天時間才抵達放牧的草場,人跟在駱駝后面,沒得吃也沒得喝,如果摩托車在戈壁灘壞了就更無援,辛苦得很。”
自從牧民把北斗衛(wèi)星導航頸圈戴到駱駝脖子上,通過衛(wèi)星定位,用手機就可以遠程實時掌握駝群的位置和移動速度,放牧成了彈指間的功夫,省來的時間和人手,可以開闢耕地種農(nóng)作物,增加收入。
“我們現(xiàn)在不用放駱駝了,只要在家拿手機上一看,駱駝吃什麼草?喝多少水?都一目了然。”其實利用項圈的計步器和體溫監(jiān)測功能,更可確保每頭駱駝健康成長。
從前牧民一丟失了牲畜,就要日行幾十公里找牛羊,汽油錢起碼耗上萬元?,F(xiàn)在用北斗,就不必再擔心牲口走失的問題了。
這技術(shù),其實早在內(nèi)蒙的大草原已試行。鄂爾多斯牧民透過北斗定位查看牛的位置,并在放牧區(qū)設置電子圍欄,若牛群走出監(jiān)控範圍,手機會發(fā)出警示,牧民開車追回,甚至用無人機協(xié)助。
去年,黑龍江一頭小黃牛離家出走,藏身兩米高的玉米地,民警就是用視頻無人機把牠找到,讓主人不用四處撲空。
今天,北斗放牧系統(tǒng)已走進新疆烏魯木齊、伊犁、阿勒泰等地,現(xiàn)已有1000頭駱駝在用北斗衛(wèi)星服務,遲些將有更多。
遠程放牧令牧民幾千年的生活模式發(fā)生巨大變化,將來的牧民不再是皮膚黝黑乾裂,而是一臉白滑,你握著他的手都猜不著他是幹何職業(yè)。
而BBC將會說:“連牧民的形象基因都給改造了,這崛起的大國實在太‘喪心病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