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港聞 > 正文

?波瀾壯闊/《大公報》引領五四運動輿論

2025-05-05 05:01:30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時光荏苒,爆發(fā)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運動”迄今已過去106年?;厮輾v史,《大公報》及許多愛國人士均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民主浪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19年初,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會召開。時任《大公報》經理兼總編輯胡政之成為唯一進入和會現(xiàn)場的中國記者,開創(chuàng)中國記者報道國際重大會議之先河。胡政之就此撰寫的一系列通訊,在《大公報》刊發(fā)后,一時洛陽紙貴。青年學生從中看到帝國主義戰(zhàn)后分贓的猙獰面目,徹底打破對帝國主義的幻想,長期壓抑在心頭的怒火和愛國熱情被瞬間點燃。1919年5月4日,他們走上北京街頭,喊出了反帝愛國的口號。

  《大公報》見證并記錄了“五四運動”這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起點,《大公報》引領了五四運動輿論。

  五四運動推動香港新文化思潮

  除此之外,五四運動中的新文化思潮也在香港延續(xù)并發(fā)展。1927年,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魯迅應邀來港并發(fā)表演講,呼吁中國青年打破沉默,勇敢發(fā)聲,推動思想進步。他直言:“我們此后實在只有兩條路:一是抱著古文而死掉,一是捨掉古文而生存?!边@些演講被譽為香港新文學運動的催化劑,為香港的文化改革注入了活力。

  同時,胡適也在其著作《南游雜憶》中提到,他曾鼓勵香港教育界推動普及教育,并接受中國大陸的新文化潮流,避免倒退保守。這些言論進一步鞏固了五四運動在香港文化啟蒙中的地位。\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