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港聞 > 正文

?身教重于言教,亦師亦友嚴中帶愛\青衣商會小學林詠嵐老師

2025-06-30 05:01:39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林詠嵐老師

  “我希望讓學生知道,學校老師是他們除家人之外,最信得過的人?!鼻嘁律虝W的林詠嵐老師談及教育初心時,這句飽含溫情的話語,道盡了她八年教育生涯中對學生的深沉關懷。這位深耕語文教育的老師,相信“身教重于言教”,無論是對曠課學生的決不放棄,或是努力發(fā)掘每一位學生的亮點,以及意外收到學生親手制作的畢業(yè)禮物,這些點點滴滴都詮釋著林詠嵐“嚴中帶愛”的教育哲學,在課堂內外筑起了學生成長的溫暖港灣。

  追溯成為老師的起點,林詠嵐總會想起中學時的兩位恩師:一位為剛從英文學校轉學至中文學校的她,逐字標注書本翻譯;另一位則發(fā)現(xiàn)了她彈奏古箏的興趣,讓她在中樂團找到了自信。這些親身經歷令她深刻體會到老師對學生成長的巨大影響,也促使她走上了教育這條道路。她相信,教育是塑造未來的關鍵力量,每個孩子都應有機會接受優(yōu)質教育,“我也渴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做一個幫小朋友發(fā)掘亮點的老師,看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進步,逐步成長為有知識、有素養(yǎng)的人,是讓我感到最滿足和欣慰的事情?!?/p>

與學生制定規(guī)則 堅持“先管后教”

  林詠嵐以“亦師亦友”形容她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她的辦公桌上,總放著一個貼滿貼紙的禮物盒──那是一位內向的女生畢業(yè)時送的手作禮物,里面夾著“多謝老師關心”的字條。這份意外的禮物,讓她深刻體會到“就算同學好內斂,都不能夠忽略他們,他們可能只是不會表達感情”。

  這種親密的師生關系,源于她“先管后教”的堅持。課堂秩序混亂時,她會與學生共同制定簡易且易執(zhí)行的規(guī)則,如舉手發(fā)言、互相幫助等,但轉身又會帶著學生跳街舞、排話劇,亦會為非華語學生單獨培訓朗誦。當三位非華語同學在畢業(yè)禮上用普通話流利致辭時,臺下的她濕了眼眶,這也是她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有可能”的最好印證。

  林詠嵐回憶,在她曾擔任六年級班主任時,有一位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較為特殊,母親和姐姐對他的管教有限,而他也經常曠課,學習態(tài)度極不認真。為了幫助這位學生,她展現(xiàn)了更多的關心和鼓勵,“我與他約定每天都要來學校,甚至會打電話叫他起床來學校。我告訴他,只要他來學校,就是一種進步,我會為他的每一次到校感到高興。”最終這名同學終于成功完成學業(yè),也在畢業(yè)時對林老師表達了深深的感謝。

老師是除家人之外 最信得過的人

  在學生的品行培養(yǎng)方面,林詠嵐認為身教重于言教。她稱會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例如通過禮貌問候、專心聆聽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尊重與關愛,并引導他們學習良好的品德。同時作為學?;顒拥慕y(tǒng)籌者,她也會將品德教育和家國情懷培養(yǎng)融入到各種活動中,包括組織學生參與制服團隊、學習禮貌課程等,以及舉行各種與中華文化相關的活動,如邀請紮作師傅來校教授制作花燈、邀請紀律部隊人員分享國家安全知識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為了帶領老師團隊一起進步,林詠嵐決定今年9月繼續(xù)深造,踏上教育管理碩士的進修之路,“老師這份工作要靠良心,學生們將人生中這段重要階段托付給你,我們就不可以浪費學生的時間?!比缃?,當帶過的第一屆學生回校探望,笑著形容她“似媽媽”時,她知道,教育的意義早已不僅限于書本,“我希望讓學生知道,學校老師是他們除家人之外,最信得過的人?!痹谶@條充滿溫度的教育路上,她正用“愛惜”作筆,續(xù)寫著一個個關于成長與相信的故事。\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