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兩岸 > 正文

?“會說話”的墻 再現(xiàn)廈門漁港文化

2025-03-31 05:02:11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廈門沙坡尾大埔頭巷五面墻繪的圖案是由臺灣青年王伸豪設計。

  【大公報訊】記者從廈門市大學路97號拐進沙坡尾大埔頭巷后,便被左側(cè)的彩繪墻所吸引。五面墻繪的圖案,均是由臺灣青年王伸豪設計的。原本斑駁老舊的墻面因一場別具一格的“墻繪實驗”而煥發(fā)新生命,成為“會說話”的文化傳承墻,成為社區(qū)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王伸豪表示,自從有了五面墻繪,巷子里每天充滿歡聲笑語,家長帶著孩子辨認壁畫中的人物,年輕人舉著手機與創(chuàng)意墻繪合影。這條巷子也成為連接鄰里、傳遞溫暖的社區(qū)紐帶。

  據(jù)王伸豪介紹,總長約15米、高約3米的五面墻以藍色大海為背景,分別繪制不同主題圖案──廈港釣艚船、非遺延繩釣、討海人收漁獲、討海人捕魚、蜑民舞蹈,生動呈現(xiàn)了廈門漁港文化,喚醒了市民關(guān)于廈門港的記憶,也讓游客感受到獨特的漁港文化韻味。

  在王伸豪看來,美化空間能讓社區(qū)充滿生命力,也讓兩岸青年有了共同話題?!皬奶幚砻撀涞膲ζぃ綁L手稿的設計,再到墻面的粉刷、繪畫和上色,兩岸團隊互相碰撞思維火花,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成功完成了墻繪創(chuàng)意聯(lián)動?!蓖跎旌勒f,其實,兩岸擁有相近的習俗、相似的生活方式、同樣的人間煙火。希望他們的作品能架起一座融通兩岸的橋梁。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