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國際 > 正文

?教宗名號學(xué)問多 或暗示任期方向

2025-05-08 05:02:26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樞機團7日上午在圣伯多祿大教堂舉行集體彌撒。\法新社

  【大公報訊】據(jù)法新社報道:梵蒂岡教宗選舉于當?shù)貢r間7日開始舉行,選出的新任教宗也將選擇教宗名號,并以拉丁文向世人宣布。教宗名號的選擇被認為可能為其新任期奠定基調(diào)。

  教宗選擇新名號的傳統(tǒng)可以追溯至公元6世紀,當時一名普通教士墨丘利被選為教宗,他認為不應(yīng)保留自己的異教名字,因而將自己命名為若望二世。

  長期以來,不少新教宗都傾向于選擇前任教宗的名字為自己的名號。羅馬格列高利宗座大學(xué)歷史學(xué)家雷戈里表示,了解新教宗選擇的名號,或有助于了解他任期內(nèi)的政策方向。

  例如剛剛?cè)ナ赖慕套诜綕鞯拿?,是為了紀念關(guān)心窮人的圣人方濟各。此前一任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名號,是為了向一戰(zhàn)期間的教宗本篤十五世致敬,表明對和平的承諾。

  若此次選出的新教宗選擇“方濟各二世”為名號,可能意味著他致力于關(guān)注邊緣群體,同時促進和平、博愛和愛護環(huán)境。新教宗也可以選擇一個從未使用過的名號,這可能意味著他的志向與之前的教宗不一樣。

  報道稱,自16世紀起,教宗名號多集中于幾個固定選項,例如克萊孟、額我略、庇護、保祿及本篤,也可能選擇復(fù)合式命名。若望保祿一世于1978年首度結(jié)合若望二十三世和保祿六世兩位教宗名號,以向兩人致敬。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