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上任之后多次公開宣揚“兩岸互不隸屬”的“臺獨”論調(diào),而民進黨當局陸委會有關官員也跟著賴清德的口徑聲稱“兩岸實質(zhì)是‘兩國’”云云。這著實是一副突兀的景象。陸委會成立于1991年1月,全名是“大陸委員會”,顧名思義,即處理涉及大陸的相關事務。它是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基礎上設置的行政機關,但如今賴清德及陸委會官員卻聲稱“兩岸是‘兩國’”,完全違背了當初設置陸委會的初衷,難怪島內(nèi)有聲音說“陸委會公開把中國大陸當成另一個國家,陸委會就失去存在的理由”,建議“賴清德裁撤陸委會,不要再尸位素餐,浪費納稅人的錢”。這顯然是一句“反諷”的“笑話”,民進黨當局若真的撤銷了陸委會,不啻是啟動了走向“法理臺獨”的第一步。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大陸方面及臺灣民眾的強烈呼吁之下,1987年11月臺灣方面開放島內(nèi)民眾赴大陸探親。隨著兩岸民間往來日趨密切,衍生不少涉及兩岸的事務,大陸方面于是成立國臺辦,處理涉臺事務;而臺灣方面后來則成立陸委會,專門負責涉及大陸的事務。大陸的國臺辦與臺灣的陸委會屬于“對口單位”。兩岸事務由兩岸雙方的專責部門來處理和對接,而非由外事部門來處理,充分顯示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nèi)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所以,陸委會在臺灣地區(qū)不僅是一個行政機構,更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重要象征。正因如此,民進黨內(nèi)部曾傳出“廢除陸委會”、“由外事部門處理兩岸事務”的聲音,但倘若如此,這已然是在法理上視大陸為“外國”。由于茲事體大,這種聲音后來不了了之,但并不意味著民進黨放棄了“臺獨”路線。自2016年5月民進黨執(zhí)政以來,奉行“臺獨”路線,雖然保留了陸委會,但其性質(zhì)已經(jīng)改變,淪為民進黨推動“臺獨”的機器。
去年陸委會名為“規(guī)劃兩岸旅游和交流事宜”,但實際上卻施加更嚴苛的限制。陸委會本應解決兩岸交流出現(xiàn)的問題,如今竟成為“制造問題的人”。在2024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及“立委”選舉期間,民進黨當局對參與“立委”選舉的大陸配偶徐春鶯進行“攻擊”,陸委會竟引用島內(nèi)所謂“國籍法”說徐春鶯未放棄“中國國籍”,所以不得參選臺灣的公職。兩岸本就屬于同一個國家,何來“放棄國籍”之說?陸委會竟然把涉及大陸的事務當作“外交事務”來處理,拿“國籍法”說事,真是令人錯愕。近月賴清德上臺后多次叫囂“兩岸互不隸屬”的“兩國論”,陸委會“心領神會”,亦宣稱“我們一切做法都把對方(大陸)當‘國家’”。這哪是什么陸委會呀?分明就是“臺獨會”。
賴清德當局就任以來罔顧事實、曲解法理,赤裸裸販賣“兩國論”,陸委會成為“臺獨”打手,引發(fā)兩岸同胞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賴清德的“臺獨”言論欺騙不了臺灣民眾,洗白不了其“臺獨工作者”、“麻煩制造者”的本質(zhì)。任何挑戰(zhàn)一個中國原則、挑釁兩岸同胞的行徑,必受懲罰、必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