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7年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30日終於完成,為不尋常的2020年畫上一個圓滿句號,在當前國際關係格局重塑、疫情重創(chuàng)世界經濟的背景下,此乃歐盟的明智之舉,也為未來中歐貿易發(fā)展帶來啟示。
隨著特朗普時代的落幕,被其打亂的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將面臨重新洗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如何尋找符合自身利益的定位,是主要大國的當務之急。對於歐盟來說,需要考慮的就是怎樣才能在中美歐大三角關係中取得戰(zhàn)略平衡,爭取左右逢源和利益最大化。
歐盟沒有理會拜登團隊希望美歐率先協調立場的呼籲,而是在關鍵時間節(jié)點,與自己眼中的“系統性對手”中國達成投資協定,可謂向此目標邁出正確一步,這將有助於對沖未來歐美摩擦的風險,并能增加對美討價還價的籌碼,比如經過3年多仍未達成共識的歐美自貿區(qū)“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談判。
在歐洲疫情持續(xù)加劇之際,中歐投資協定無異於一場及時雨,為遭遇重創(chuàng)的歐洲經濟帶來甘露。根據研究機構預測,今年第四季度歐元區(qū)經濟將萎縮2.7%,全年則下降7.3%,而中國經濟卻一枝獨秀,全年經濟將呈約2%的正增長,明年更有可能反彈至8%,中歐投資協定勢必為歐盟經濟增長注入巨大動力。
聯合國報告亦顯示,在今年全球貿易收縮近15%的情況下,中歐雙邊貿易總量卻逆勢增長約2.6%,中國再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歐投資協定將為這種良好的勢頭帶來進一步支持,尤其對各國加緊布局后疫情時代國際貿易而言,更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雖然中歐投資協定如今修成正果,但談判過程艱難曲折,就在即將達成協議前夕,外界仍不斷出現談判遇阻的傳聞,經過雙方領導人的不懈努力,終於掃清了最后的障礙,這份來之不易的協定也為未來中歐貿易發(fā)展帶來啟示。
外電引述歐委會官員表示,中歐投資協定得以敲定,是中方就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環(huán)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三大談判支柱作出實質性承諾,而這幾點未來也將成為影響雙邊貿易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
其中市場準入,按媒體披露的一份歐盟委員會的文件顯示,協定消除了某些歐盟行業(yè)在華的外國投資壁壘,包含新能源汽車、云端計算服務、金融服務和健康行業(yè)等,這是中國政府早前宣布擴大開放市場的體現,作為互惠互利,如果歐盟能摒棄保護主義,在金融、科技等新經濟領域對華進一步開放市場,未來雙方將有極為廣闊的合作空間。
對於公平競爭環(huán)境,其已成為近年歐盟打造對外貿易關係的核心考慮,在剛剛與英國簽訂的脫歐貿易協議中,英歐談判的三大障礙之一便包括公平競爭,歐盟憂慮英國出現對企業(yè)進行補貼等行為,最終雙方達成仲裁和制裁機制,為今后可能出現的貿易摩擦準備了反擊工具,預料該模式也將成為歐盟未來處理對華貿易關係的一個重要抓手?!度A爾街日報》即引述歐盟官員稱,若中方不執(zhí)行投資協定的部分內容,歐盟有可能通過減少中國對歐貿易來進行報復。
至於可持續(xù)發(fā)展,歐盟方面透露,中國首次同意有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堅實條款,包括與環(huán)境和氣候有關的條款,如執(zhí)行《巴黎氣候協定》,這也顯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是中歐共同語言,中歐之間在環(huán)境保護、氣候變化等領域有著堅實的合作基礎和空間。日前有學者認為,隨著支持氣候變化政策的拜登上臺執(zhí)政,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僅可能成為中美改善關係的契機,甚至可以成為中美歐三方形成合作的共同點。
不過,歐盟在給歐洲議員的備忘錄中還指出,中歐投資協定并非是解決中國挑戰(zhàn)的靈丹妙藥,歐盟將繼續(xù)與美國合作,在勞工權益上將毫不妥協,也說明人權和意識形態(tài)等問題未來仍將是中歐貿易的不確定因素。
根據程序,中歐投資協定文本仍需要大約一年時間對表,并有望於明年下半年至年底正式簽署,有歐盟對華強硬派人士表示,在歐洲議會沒有通過之前,都不是協議,意味著中歐投資協定仍存在暗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