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疆
6月6日下午,商丘市古城景區(qū),一男子和女子先后落入湖中,他們在水中拼命掙扎。聽到呼救聲,三名小伙立即跳入湖中救人。然而,由于缺乏救援經驗又身處深水區(qū),相互拉扯中,他們竟都無法脫身。危急時刻,正陪母親在湖邊散步的商丘籍現(xiàn)役軍人張偉挺身而出,他毫不猶豫地跳入湖中救人。
1個、2個、3個……張偉在水中連救4人后,母親發(fā)現(xiàn)他面色慘白、呼吸急促,明顯已經力竭。母親害怕失去兒子,只能無助地哭喊:“你不能再救了,再救咱就沒命了!”張偉撲通一聲跪在母親面前,重重地磕了一個頭,說道:“媽,我是軍人,求你讓我再救一個!”隨后,他義無反顧地第五次沖進水里。在營救了最后一個后,張偉因體力嚴重透支陷入昏迷,被緊急送醫(yī)。
連日來,商丘籍現(xiàn)役軍人張偉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一邊是替自己安危擔心的母親,一邊是命懸一線的落水群眾,張偉深情的一跪,令無數(shù)人潸然淚下。
這一跪,是請命,是訣別。提起當時驚心動魄的場景,張偉的母親淚流滿面地說:“俺兒當時已救了4個人,他說湖中還有一個人。我一看俺兒身體都不行了,我說你不能再救了,再救咱就沒命了。”張偉說:“當時我一刻也不敢耽誤,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救人、救人、救人……”在生與死、孝與義的抉擇面前,張偉毅然選擇舍小家為大家。這一跪,既飽含著對母親的深情,更彰顯著博大的家國情懷。
這一跪,是忠誠,是擔當。明知道“這一去,很可能就會回不來”,張偉還是義無反顧地躍入水中。他說:“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作為一名軍人,保家衛(wèi)國、守護人民是職責所在,在那種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是本能反應。”把人民利益舉過頭頂,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張偉的“本能”超越生死,讓人看到人民子弟兵愛人民的赤膽忠心,感受到“我是軍人”那種直抵人心的力量。這一跪,既是英雄“只道是尋常”的縮影,也是“于無聲處聽驚雷”的回響。
這一跪,是責任,是大愛。《論語》中有句話:“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對此,顧炎武有更直白的解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然“仁”的含義豐富而多元,但卻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仁者愛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是時代的一個坐標。正因為如此,這句話才會廣為流傳——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
身處中國之中,享有華夏文明重要發(fā)源地之譽,中原大地不僅是物質上的“天下糧倉”,更是構筑了強大的精神家園。張偉的事跡,讓人看到“仁以為己任”的樸素理想。這種人文精神跨越歷史長河,淡化職業(yè)色彩,已經成為一種寶貴的精神符號。
張偉的微信名是“豫生”,這個昵稱可能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在河南出生,另一層意思是河南后生。在英雄輩出、好人頻現(xiàn)的中原大地上,優(yōu)秀的“豫生”還有很多:
2005年2月20日下午5時,在浙江溫州務工的商丘市睢陽區(qū)包公廟鄉(xiāng)的李學生,面對迎面呼嘯疾馳的列車時,毫不遲疑地舍身勇救鐵軌上的男童,將自己的寶貴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7歲。
2014年6月4日,河南小伙子殷曉非為了救湖南婁底一名女孩,連衣服都來不及脫掉,就毫不猶豫地第一個跳進湍急的河水中進行營救,不幸犧牲。
2015年3月28日下午,鄭州劉江黃河大橋下,一名男童掉進黃河。正在附近游玩的三名90后大學生迅速跳水救人,最終落水兒童被成功救上岸,22歲大學生武耀宗卻再也沒能上來,英勇犧牲。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臥龍區(qū)光武街道西華村一居民小區(qū)突發(fā)火災,居住在一樓的方城籍青年王鋒奮不顧身地沖入火海,救出20多名居民,而自己全身98%面積特重度燒傷,終因多臟器衰竭不幸犧牲。
別忽略了,在張偉跳進水里救人之前,還有三位小伙,同樣奮不顧身,他們也同樣英勇。
……
如果不是篇幅有限,這份名單可以羅列很長、很長,因為那些義薄云天的“河南好人”還有太多、太多。平凡的日子里,他們忙碌在平凡的崗位上,過著平凡的生活。但當危險襲來,他們總能迸發(fā)出強大的力量,用滿腔熱血書寫動人篇章,用人間大愛點亮人性之光。
隨著張偉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無數(shù)人為他送上掌聲和祝福。致敬張偉,致敬“河南好人”“中國好兵”。無論“美麗中國”有多少敘事方式,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關懷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無論從事著什么樣的職業(yè),每一位甘于奉獻、勇于擔當?shù)钠胀ㄈ耍甲阋苑Q得上俯仰于天地之間的“真心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