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岑溪市天龍頂?shù)脑旗F深處,一株樹齡超1700年的古茶樹巍然矗立。這株被當?shù)厝朔Q為“茶樹王”的古木,樹皮如青銅器般斑駁,枝干虬曲如龍,新發(fā)的嫩芽在晨光中泛著油潤的光澤。茶農(nóng)們常說,這株古樹是六堡茶的“老祖宗”,它的根系深扎于喀斯特地貌的巖石縫隙中,汲取著山泉與云霧的精華,枝葉間流淌的不僅是歲月沉淀,更是一部活著的茶文化史詩。
古樹下的守望者
廣西岑溪天晟茶業(yè)董事長莫華平站在古茶樹下,指尖輕撫樹皮上龜裂的紋路。這株古樹的基因被植入“天龍一號”“天龍二號”等新品種,培育出的茶青成就了斬獲“桂茶杯”特別金獎的天龍六堡茶。
每當訪客來臨,總見莫華平挽起袖口,將一勺茶葉投入青瓷壺中。沸水激蕩下,琥珀色的茶湯在盞中旋開漣漪,氤氳的熱氣模糊了他的視野,卻讓明朝萬歷年間茶船古道的駝鈴聲愈發(fā)清晰——“那時候岑溪茶順著西江漂到廣州十三行,換回的白銀能鋪滿半條街。”他輕撫罐身,指尖在“茶魂”二字上停頓,恍若觸碰到歷史的脈搏。
百福山茶園的觀景臺上,滿墻銅制牌匾在陽光下泛著微光。“文藝采風基地”“非遺研學點”“茶文化體驗園”……這些鎏金單位名見證著茶園的蛻變。山風裹挾著茶香穿堂而過,莫華平的笑聲爽朗:“早幾年誰敢想?種茶的能跟畫畫的、寫詩的搭上線。”如今游客們在玻璃茶室里,可觀茶藝師以長嘴壺演繹“龍行十八式”,看畫師揮毫將茶山云霧定格于宣紙。有位廣州來的畫家連住三日,臨走時留下墨寶——茶山入畫魂,畫中山活矣。
十年前,莫華平帶著廣東茶科所的專家鉆進深山。他們在古茶樹上取下枝條,在實驗室里與新品種反復嫁接。當“天龍一號”終于試種成功時,科研人員老張激動的說:“這芽頭,這香氣,對得起祖宗!”
如今這些品種讓茶園豐產(chǎn)期畝產(chǎn)突破750公斤,更讓上百戶茶農(nóng)的年收入蹭蹭漲了9500元。每當新茶焙成,莫華平總會給老張寄去一罐,罐身依舊貼著那張泛黃的符紙,茶魂在歲月中愈發(fā)醇厚。
歸雁與茶山的約定
晨霧未褪時,林明已踏著青石階上的露痕登上茶山。采茶季的天星村宛若遺落人間的仙苑,云絮在黛色山巒間流淌,采茶女們腰間的竹簍隨山風輕晃。這位執(zhí)掌深圳多家企業(yè)的深圳市廣西岑溪商會會長,本可繼續(xù)在鵬城運籌他的建筑、教育、餐飲等產(chǎn)業(yè),但故土氤氳的茶香卻似一縷無形的絲絳,將他從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輕輕牽回這片云霧繚繞的茶鄉(xiāng)。
2022年丹桂沁香的時節(jié),林明在岑溪市招商引資座談會上,被一杯琥珀色的六堡茶湯擊中了記憶的閥門。當溫熱的茶湯滑過喉間,恍然看見十八歲那個赤腳奔跑在茶馬古道的少年身影。次日,他便將集團帥印移交職業(yè)經(jīng)理人,在深圳灣的晨曦中悄然轉身。
接掌岑溪茶行業(yè)協(xié)會后,林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5000畝茶園納入麾下,于云山深處勾勒藍圖。當山嵐仍在茶樹梢頭徘徊,天星村六堡茶新質產(chǎn)業(yè)園的鋼結構骨架已披著朝露拔地而起,塔吊巨臂將銀白色構件精準嵌入規(guī)劃坐標。面對記者,他展開的不僅是施工圖,更是一幅產(chǎn)業(yè)振興的清明上河圖:從智能化生產(chǎn)車間到非遺工坊,從茶文化研學基地到現(xiàn)代化倉儲物流中心,每個功能區(qū)都像一枚精密齒輪,咬合著六堡茶復興的宏大敘事。
盡管頂著"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與"聯(lián)合國人類非遺"雙重桂冠,岑溪六堡茶的振興之路仍橫亙著三道天塹——品牌如散落的珍珠亟待串聯(lián),傳統(tǒng)工藝困于現(xiàn)代技術瓶頸,國際市場準入認證尚在蹣跚學步。在這座正在生長的產(chǎn)業(yè)園里,變革的春芽已然破土:通過整合四大茶商資源重塑品牌矩陣,構建從茶園管理到?jīng)_泡品鑒的全流程標準體系,更引入?yún)^(qū)塊鏈技術實現(xiàn)產(chǎn)品溯源。林明表示:"十月新茶出窖時,世界將嘗到來自北回歸線的中國味道。"
茶船再啟航:在東方與西方之間,釀一壺時光的陳香
“國內(nèi)茶業(yè)市場已成紅海,六堡茶必須走差異化出海之路。”林明指出,六堡茶目前尋得新航道——以東盟為鄰,以香港為橋,在地理與文化的經(jīng)緯間,織就一幅差異化的出海錦圖。
在東南亞的濕熱氤氳中,六堡茶找到了天然的知己。這里華人血脈如茶香綿長,對黑茶的鐘情刻在基因里;而六堡茶特有的檳榔香,恰似為熱帶雨林量身定制的清涼,祛濕功效更如一劑溫柔的良方。在馬來西亞街頭的茶室里,15克小方磚在玻璃杯中舒展,冷萃茶粉與椰漿共舞,這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對話,更是氣候與味蕾的共鳴。RCEP的春風拂過,關稅減免讓茶路更通暢。
維多利亞港的浪花,拍打著六堡茶通向歐美的門扉。這座自由港,是物流的樞紐,更是文化的煉金爐??缇畴娚唐脚_之上,梧州-香港-歐美的航線如銀線穿梭,48小時極速達讓等待不再漫長;拍賣行的槌聲里,陳年六堡茶與紅酒、威士忌同臺競技,金融屬性在數(shù)字跳動中悄然生長。更妙的,是香港獨有的“文化轉譯”魔法:與米其林餐廳攜手,六堡茶化作餐盤上的詩行;與獨立調香師聯(lián)名,茶香精油在香水瓶中蘇醒。
當夕陽為古茶樹鍍上金邊,莫華平與林明在茶園相遇。一位深耕品質,一位開拓市場,他們的雙手最終在茶香中緊握。這片承載著千年文明的茶葉,正以文化為帆、科技為槳,駛向星辰大海。正如林明所言:“六堡茶的未來,不在茶桌,而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