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崗(Bhaktapur)位于加德滿都以東約十四公里,是尼泊爾面積最小的市級行政區(qū),也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rèn)證的世界文化古城。十二到十五世紀(jì)馬拉王朝曾定都于此,相形之下加德滿都倒成了“新都”。
巴德崗四大廣場中有兩個和王宮有關(guān)。進門處的廣場以供奉印度教三大神合一的巨神德達(dá)特勒亞(Dattatryaya)的神廟命名,也是最初的王宮廣場。左手邊就是帶孔雀窗的“五十五扇窗宮”。左拐進鍍金銅門“黃金門”,就到了此地的“王宮廣場”。除了加德滿都的“活女神”每年光顧一次的神廟(只有印度教信徒可以脫鞋進入,門口有衛(wèi)兵站崗),還有國王當(dāng)初為朝拜女神沐浴的露天浴池。四方形池邊以蛇形裝飾,兩個蛇頭相對聳立池上,池壁嵌入山羊頭水龍頭。導(dǎo)游介紹,尼泊爾人崇拜的動物包括牛、狗、蛇、烏鴉、大象、獅子。
離開王宮廣場,來到東南邊的陶馬迪(Taumadhi)廣場。這里最著名的“五層廟”(Nyatapola)供奉“吉祥女神”(又稱“財富女神”),是尼泊爾最高的寺廟,一年開放一次。一旁的拜樂布(Bhairabnath)廟更平易近人。當(dāng)?shù)厝嗣刻斐荩袝r間進廟,沒時間就在廟外先拉鈴,再祝禱,然后對著外墻的鏡子在前額點上紅點,象征獲得神佑。每逢節(jié)慶,這里還殺雞宰羊祭祀神祇,舉行文化活動。
最后參觀的陶器(Talako)廣場建有大小陶窰,工藝品燒製后放在陽光下曝曬。除了陶器,其他紀(jì)念品包括唐卡、羊毛圍巾、香料等。名叫“大象”的本地導(dǎo)游雖有推薦,但并不強迫購物。他自學(xué)中文、日文、英文、意大利文,能與多國游客無障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