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文學 > 正文

?“其命惟新”綻放中華文化新魅力

2025-05-26 05:02:02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其命惟新”綻放中華文化新魅力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正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F(xiàn)場展出的160余件廣東美術畫作,不僅充分展現(xiàn)粵港美術交流的水乳交融,還能從其中看到廣東美術“開風氣之先、領時代之新”之創(chuàng)新精神和“不忘本來”“面向未來”的啟示意義。剛過去的周末,有不少藝術愛好者到場觀展,更有從大灣區(qū)其他城市慕名而來的觀眾。他們紛紛感嘆是次展覽讓廣東的優(yōu)秀作品“面向國際”,亦讓海外觀眾領略到廣東藝術的深厚底蘊,香港作為架接交流互鑒的橋梁,有助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大公報記者 李兆桐、郭悅盈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助理教授、香港藝評人譚達強一連兩日到展覽現(xiàn)場參觀。他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再看一次這個展覽,我更加感受到廣東美術的‘開風氣之先’。展覽中嶺南畫派的畫作既有中國畫特有的詩意,又把西方畫法中對顏色的運用吸收進去。在題材方面,廣東畫家還利用當時學習到的西方技巧,去畫常出現(xiàn)在中國畫中的意象,比如一些山水、動物,李鐵夫的《盤中魚》和丁衍庸的《三魚圖》就很有代表性,我們畫魚這個靜物意象其實還有‘年年有余’的想法在里面,但是在這些展品的技巧上又可見印象派或野獸派的一些影子?!?/p>

  冀在港建立大灣區(qū)作品常設展

  譚達強還表示,“這次展覽在香港舉辦還有一個很好的點,就是能讓這些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面向國際,讓這些作品不僅呈現(xiàn)在香港觀眾眼前,還能讓海外觀眾也來領略廣東藝術的底蘊。我很希望未來以此次展覽為契機,在香港的一些藝術機構(gòu)中設立展示大灣區(qū)藝術作品的常設展覽,加深大灣區(qū)的藝術交流互鑒。”

  在港攻讀藝術史的朱小姐周末特地從深圳來港看展。她告訴大公報記者,自己是在得知有何香凝與關山月的真跡后特意前來,“整體觀看下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趙獸的《邁向新生活的一步》,畫中有很強烈的表現(xiàn)主義風格。我覺得他可能受到德國畫家基什內(nèi)爾的‘柏林街景’系列影響,但他畫的婦女是突破封建枷鎖、走向自由的形象,內(nèi)涵很有中國特色?!?/p>

  市民王先生透露,前一晚在電視上看到展覽報道后便決定親自來看,“不少作品以前只看過印刷品,這次能親眼看到原作,很有收獲?!?/p>

  感動于中華文化的包容與創(chuàng)新

  大公報記者昨日在展覽現(xiàn)場還見到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執(zhí)行機構(gòu)“香港青少年知行書院”組織的中學生導賞團。成員們邊聽導賞邊認真賞畫,常常在一幅作品前流連忘返。

  來自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的許同學自幼受同為畫家的祖父的影響,對山水畫情有獨鐘。他分享道:“這次展覽讓我親眼見到中國畫與西方油畫在筆觸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差異,令我更欣賞這種獨特的視覺語言?!彼J為,展覽有助促進廣東與香港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讓香港這個國際平臺成為推廣廣東文化的重要窗口。

  梁同學表示:“最吸引我的是看到其中一些畫家曾到海外學畫,把當?shù)仫L格帶回來再融合本土元素,這種藝術交流真的很難得?!痹谒壑校瑥V東畫家勇于跨地域、跨時代地學習與回應,是廣東美術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的關鍵。

  同樣來自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的蔡同學認為嶺南畫派融會中西,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包容與創(chuàng)新?!皫X南畫派吸收了日本、法國等藝術元素,卻發(fā)展出獨特風格,這種融合令我感動?!彼嬖V記者,自己特別留意到展覽取名“其命惟新”,“中國歷史悠久,但它的使命是持續(xù)地改革與創(chuàng)新,這種精神在展出的作品中也就自然地流露出來?!?/p>

  展訊/“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

  展期:5月22日

  下午2時至晚上7時30分,5月23日至6月2日 上午9時30分至晚上7時30分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3B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