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金邊路下穿仙岳路隧道工程項目建成通車

2025-04-25 17:09:31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3月14日,中交三航局六公司承建的金邊路下穿仙岳路隧道工程項目建成通車,打通了廈門市仙岳路南北兩側的直線交通聯(lián)系,方便居民出行,也減輕周邊路段的通行壓力。

  該項目位于廈門市湖里區(qū)東部片區(qū),為城市次干路,下穿隧道規(guī)劃雙向2車道、地面規(guī)劃雙向4車道,道路總長668米,下穿隧道長約435米,其中下穿仙岳路(城市快速路)段長度79米。

  下穿隧道所在片區(qū)位于舊村內,路網不完善,多為斷頭路和村道,通行壓力較大,到了早晚高峰時段,交通外溢現(xiàn)象較為嚴重。由于隧道埋深較淺,地質條件復雜,隧道沿線均為V2級圍巖,自穩(wěn)能力差,開挖時極易坍塌。且隧道距離上覆仙岳路較近,施工過程仙岳路不中斷交通,易受行車動荷載的影響。如何在不影響既有道路通行的情況下,安全、高效地推進隧道施工,成為了擺在項目部面前的挑戰(zhàn)。

  鑒于項目復雜的地質及周邊環(huán)境條件,項目部成立技術攻關團隊,在深入進行地質勘察和周邊管線調研后,決定采用淺埋暗挖工藝進行施工。

  面對暗挖隧道圍巖自穩(wěn)能力差、易受行車動荷載影響等挑戰(zhàn),技術攻關團隊提出基于新意法原理的全斷面預加固技術結合新奧法原理的分導坑開挖技術,通過控制隧道掌子面的變形以控制地層的變形,顯著提高下穿既有城市主干道淺埋暗挖隧道洞身的安全穩(wěn)定性。

  團隊還研發(fā)了一種多導坑隧道臨時鋼支撐與二次襯砌支撐體系的快速轉換方法,充分利用臨時鋼支撐作為二次襯砌模筑鋼筋混凝土施工支撐體系的一部分,有效降低了由于拆除臨時支撐使隧道變形過大甚至失穩(wěn)的風險。

  此外,項目部通過對第三方監(jiān)測單位(健研集團)反饋的實時監(jiān)測數據進行分析,涵蓋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拱頂下沉量測、水平收斂量測、道路地質雷達空洞掃描以及地表沉降觀測等多個方面,確保準確掌握并實時糾偏現(xiàn)場施工情況。

  在運用技術創(chuàng)新有效控制道路地表沉降、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受控之余,項目部還圍繞隧道初期支護鋼拱架安裝一次驗收合格率開展QC活動并總結成果,榮獲廈門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協(xié)會Ⅰ類成果、福建省工程建設優(yōu)秀QC小組一等成果。同時,相關關鍵技術也形成多項科技成果,目前已編撰企業(yè)級工法1篇,受理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fā)明專利,其中1項實用新型已經授權,發(fā)明專利均已進入實審階段。

  作為廈門島東部片區(qū)基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通車后將連通湖里體育公園片區(qū)和湖邊水庫東片區(qū),緩解金山路節(jié)點交通壓力,提高市民出行體驗感,并為周邊項目的開發(fā)建設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張旭陽)

  

責任編輯:陳康迪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