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中國 > 正文

國家空間站全球征集實驗項目 港科技力量不可或缺

2018-08-08 03:17:40大公報 作者:劉凝哲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近日,中國空間站正式公開面向全球長期征集實驗項目。圖為觀眾參觀北京中華航天博物館的航天成果展覽\資料圖片

中國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前后建成,并在軌運行15年以上。日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組建空間站科學技術實驗委員會,正式公開面向全球長期集空間站實驗項目。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空間站實驗項目離不開香港科學家與研究者的廣泛深入?yún)⑴c,非常期待香港科學界能提出好項目。香港科學家不僅可參選空間站實驗項目,還可申請作為成員、評審專家參與空間站科技實驗委員會的工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直倡導并踐行國際合作,中國常駐維也納代表團與聯(lián)合國外空司日前已正式向全球發(fā)出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的邀請。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面向全球集空間站實驗項目,旨在促進太空探索領域的國際合作,建立一條暢通的項目集渠道,并將有價值的研究項目作為候選提交載人航天辦公室。

項目申請數(shù)量無限制

日前,空間站科學技術實驗委員會正式成立,以“支撐太空探索能力,促進人類持續(xù)發(fā)展”的主題向全球集實驗項目。這一委員會由科學委和執(zhí)行委組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等14名院士是科學委的成員。

以科學委員會的模式全球集空間站實驗項目是中國航天一次新的嘗試。包為民表示,希望用國際通行的科學技術實驗項目集、評選規(guī)則,與國際同行共同建立開放的平臺,吸引全球研究者參與,遴選出最有前景的研究項目。同時將研究項目與科學數(shù)據(jù)向國際社會公開共享,最終產(chǎn)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chuàng)性科學技術成果。

該委員會執(zhí)行委首席科學家姚偉告訴記者,考慮實驗項目在未來對人類探索太空及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將長期開展項目集,且申請數(shù)量沒有限制。“只要是具有原創(chuàng)性和重要科學、應用價值的好項目,并具有空間實驗的必要性,都有機會在空間站開展實驗。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還有其他航天器搭載機會或?qū)S脤嶒炐l(wèi)星,服務科學家的需求”。

對香港科技界參與實驗項目,空間站科學技術實驗委表示非常歡迎和期待。“中國空間站是全體中國人民的空間站,包括港澳臺在內(nèi)的全體中國科學家和研究者都可以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姚偉說。香港科技力量是中國科技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國空間站實驗項目集活動離不開香港科學家與研究者的廣泛深入?yún)⑴c。

港科技力量不可或缺

姚偉表示,香港科學家有多種方式可以參與空間站實驗項目,可以提出新的分委會方向,作為成員參與科學委的工作,也可以與分委會聯(lián)繫申請成為評審專家。

此外,香港科學家還可以申請空間站實驗項目。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錢學森實驗室作為項目集工作依讬單位,在科學委領導下按國際通行的科技實驗項目集、評選規(guī)則,建立開放合作、公平公正的平臺,香港科學家在www.css-research.cn上注冊并提交項目建議書,并按國際通行的同行評議方式進行項目評審,通過評議後的項目最終由科學委決策推薦。

港具競爭優(yōu)勢 可組國際化團隊

圖:中國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于二〇一三年成功發(fā)射。圖為模擬艙訓練\資料圖片

中國載人空間站目前公開征求包括太空探索中的物理機制、空間能源與物質(zhì)開發(fā)利用等六大方向的實驗項目。空間站科學技術實驗委員會執(zhí)行委秘書長高磊向大公報記者表示,集項目的方向并不僅限于這六方面,只要符合“支撐太空探索能力,促進人類持續(xù)發(fā)展”的主題,均可申請。香港可組建國際化的多方參與項目團隊,將會更具競爭優(yōu)勢。

高磊表示,內(nèi)地與香港的科技交流正在加強,能感受到香港科技力量期待與中國航天合作的意愿。香港高校在中國高校里面國際化程度較高,這也是在空間站全球項目集中的優(yōu)勢。“我們非常歡迎香港科技界發(fā)揮優(yōu)勢,作為國際合作重要的橋梁和紐帶,與包括內(nèi)地在內(nèi)的全球科研單位合作開展項目申報與研究工作。”

對于香港科學界應該側(cè)重哪些研究項目,高磊認為,香港有很多杰出科學家和國際知名高校,在生命科學、工程科學等領域有著很高的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這些方向也與目前空間站集項目的六大方向緊密相關。“我們非常期待香港的科學家和研究者能夠參與到國家科技發(fā)展大潮中,提出好的科學技術實驗項目,在科學產(chǎn)出和未來應用上能夠做出亮眼的成績,為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貢獻力量。”

相關內(nèi)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