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港聞 > 正文

?反對派煽動校園政治加劇人才流失 民建聯工聯會齊炮轟

2018-11-24 03:16:22大公報 作者:文軒、洗國強、曾敏捷、龔學鳴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反對派煽動校園政治,令學校淪為政治宣泄的場所,導致人才不斷外流,圖為暴力學生衝擊港大校委會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近日公布《2018年IMD世界人才報告》,顯示香港全球排名大跌六位。本港多個建制派政黨指出,香港近年耽于內耗,反對派在議會“為反而反”,令香港在國際上的形象不斷下降,難對國際人才形成吸引力,再加上反對派煽動校園政治,令學校淪為政治宣泄的場所,更加導致人才不斷外流。

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表示,自從洛桑發(fā)表世界人才報告之后,有市民及海外人士都向她反映,稱香港正從過去的經濟城市逐漸向政治城市發(fā)展,而議會則充斥著“為反而反”的現象,情形十分令人擔憂。她對此亦深有感觸,批評議會中的反對派“凡是特區(qū)政府提出的就反對,美國國會批評香港的就當成一回事,戴著有色眼鏡看國家”,從而窒礙了香港的發(fā)展。李慧瓊強調,吸引人才來港需要一個綜合良好環(huán)境,議會少些政治化會有助于此。

“唱衰香港”影響長遠發(fā)展

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亦稱,據他了解,有外國人才對香港近年經濟停滯不前,及有港人不斷到外地去“唱衰香港”感到擔憂,擔心在香港的長遠發(fā)展會受到影響。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何啟明以最近在嶺南大學發(fā)生,有畢業(yè)生在畢業(yè)禮上向身兼嶺大校監(jiān)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示威為例,指出這正是將學術政治化的表現,令外國優(yōu)秀的專家、學者望而卻步。他要求反對派團體勿再煽動學生,將大學作為政治宣泄的平臺。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指出,今次人才報告一出,反對派便大肆批評政府政策不足,“但他們不要忘記,當年要成立創(chuàng)科局時,是誰在反對?討論放寬外地醫(yī)生來港的《醫(yī)生注冊條例》時,又是誰百般阻撓?”她強調,這些阻撓政府施政的反對派才是真正令香港人才吸引力下降之人。

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對外地人才的吸引力十分重要,但香港近年政治爭拗不休,基建不斷延誤、超支,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香港的形象大打折扣,與主要對手新加坡相較,“對方積極向上,心態(tài)向上,我們就是不斷地內部斗爭,不斷內耗,這方面的形象是輸給人的”。

半數網民:“社會抗爭嚴重”累港排名跌

近日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世界人才報告,香港排名跌落至第18位。新浪香港就有關排名下降的原因舉行網上調查,50%的網民認為是“社會抗爭嚴重,影響科研環(huán)境”,29%的網民認為是“政治內耗加大,政治凌駕一切”,有7%網民選擇“人才薪酬待遇不及國外”。

何鍾泰:“拉布”使工程界人手斷層

香港人才排名急跌引起社會關注,曾任立法會工程界議員16年的大舜基金主席何鍾泰表示,立法會“拉布”造成工程界人才流失,建議政府加強對年輕人的扶持及支援,以培育及挽留人才。他又認為,土地不足影響香港長遠發(fā)展,政府必須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填海發(fā)展“明日大嶼”。

何鍾泰表示,強勁完善的基礎建設,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但過去幾年立法會“拉布”問題加劇,不但令業(yè)界“一時飽死一時餓死”,更大問題是造成人才流失,甚至出現人手斷層,據其了解,近年本港大學工程系畢業(yè)生中,約三成人畢業(yè)后未有從事建筑相關行業(yè),“不是話讀羊就一定要做羊,但無論哪個行業(yè),最重要是讓年輕人看到前景。”他強調,基建項目必須持續(xù)推展,才能留住人才。

何鍾泰認為,政府需加強對年輕人的扶持及支援,以培育及挽留人才,建議政府可考慮增建青年宿舍,滿足年輕人住屋需求,并投入資源幫助來港求學的內地及外國學生融入香港,令他們畢業(yè)后留港發(fā)展,“現時各大院校每年有差不多有二萬名非本地學生,都是香港培育的人才,點解不想辦法吸引他們留下?”

何又指出,土地不足影響香港長遠發(fā)展,政府必須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強調填海發(fā)展“明日大嶼”必不可少,“有反對的人話‘填海會用盡財政儲備’,簡直無厘頭!政府一定要‘企硬’,不但要填海,(18個土地選擇)應該全部都做”。

壹傳媒毒害社會 人才唔敢嚟

近年社會亂象紛呈,“港獨”思潮甚囂塵上,部分年輕人動輒走在反中亂港最前線,外界認為黎智英正是罪魁禍首。他控制的傳媒,屢次透過《蘋果日報》及《周刊》破壞傳媒生態(tài),禍害社會,宣揚滿口歪理。同時又將揭人隱私的不良文化引入本港,令娛樂界及政經界人士慘被滋擾,涉及誹謗的官司可謂罄竹難書。多名學者直斥,傳媒不停制造言論唱衰香港,造成社會不穩(wěn),人才流失,令港人難以安居樂業(yè)。

香港人才流失嚴重,與政治氣候欠佳不無關系。始作俑者黎智英經常公器私用,由旗下刊物不斷炮制反中亂港言論,催化政治斗爭。其中《蘋果日報》不時向年輕人灌輸“不守法不等于不尊重法治”的歪理,力撐反中亂港,制造兩地矛盾,直接或間接引發(fā)“港獨”宣誓鬧劇、旺角暴亂、圍堵校園等社會亂象。

卷黑金丑聞 疑用于“占中”

香港社會亂象,由“攪屎棍”黎智英挑起事端,幕后則有外部勢力發(fā)功,對香港進行政治攻擊。其中2012至2014年間,傳媒向不同反對派政團及人士,秘密捐款逾四千萬元,更卷入“黑金政治”丑聞,部分款項更疑用于推動“占中”。此外,黎智英滿口民主自由,卻帶頭炒作新聞,滋擾社會人士。而傳媒旗下書刊,過去為“揾料”無所不用其極,更有“淫媒始祖”之稱。家長及教育界一直抗議其周刊渲染色情,荼毒下一代。

最經典莫過于在1998年10月,《蘋果日報》記者向陳健康提供金錢利益,安排妓女與他拍照。而《周刊》第936期題為“陳冠希淫照風暴全紀錄”的附刊,將當時鬧得滿城風雨的藝人淫照結集成專輯,激起各界憤怒。最后淫褻物品審裁處,一致裁定該特刊屬第二類不雅物品。

除娛樂界人士外,政經界亦難逃魔掌。因商交所事件而辭任所有公職的張震遠曾發(fā)表聲明,炮轟《周刊》派記者跟蹤其年邁抱恙的岳母,“超越香港公民社會可接受的底線”,對此感到極為失望。

攻擊政府 阻吸納人才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莊分析,香港人才排名下降,原因包括政治方面的斗爭,例如反對派和《蘋果日報》對特區(qū)政府和建制派的“攻擊”,令政府難以吸納優(yōu)秀的管治人才。他建議,香港雖然是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地方,但政府有責任引導正確輿論,若《蘋果日報》刊登失實的報道或不公允的評論,亦應即時駁斥和澄清。

工聯會會長、人力資源規(guī)劃委員會成員吳秋北表示,香港吸引不到人才,與反對派一直“拖后腿”有關。他表示,樓價高企是打擊人才留港的其中因素,但《蘋果日報》及反對派反對“明日大嶼”填海,以致難以解決樓價問題。他又批評《蘋果日報》的新聞報道經常斷章取義,煽動兩地矛盾,與香港市民的根本利益對著干。

建設創(chuàng)科中心需人才 黃均瑜促加強STEM教育

教聯會會長黃均瑜表示,香港在IMD人才報告的排名下跌需引起警惕,特區(qū)政府未來應著重培育創(chuàng)科人才。他說,香港在未來要建設國際創(chuàng)科中心,需要大量創(chuàng)科人才。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基礎教育重文輕理,STEM教育上大多停留課外活動形式,效果不佳,導致相關人才的缺乏與流失。特區(qū)政府需要設立更加清晰的指引,將STEM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課程當中,持續(xù)培育相關人才。

教師及校長專業(yè)發(fā)展委員會主席邱霜梅指出,人力報告指出香港排名下跌是一個警號,值得留神。報告指香港公共教育開支投入不足,相對于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是不高,但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以來已增加教育資源。

可借鑒新加坡經驗

身兼新加坡教育部華文課程與規(guī)劃顧問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指出,新加坡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和支援師資比香港出色,新加坡政府全面資助幼稚園教育,又實施雙語教學,課程改得快,完成四年檢討后,第五年即改革。香港則是十年也改不了。新加坡又資助教師出國參加研討會,教師每教滿八年即可申請到外國進修。另有眾多獎學金給予鼓勵。這些都值得香港借鏡。

相關內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