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嘉德藝術中心與北京藝術博物館首次聯(lián)袂呈現(xiàn)的“風雅·物境:明清文人藝術生活展”正式開幕。當治國平天下的宏愿,與采菊東籬的閑逸在明清文人心中共生,當筆墨紙硯構筑的超然天地,同承載著性靈的器物交融,屬于明清文人的風骨與雅意,便在這方寸之間自然生發(fā)。
嘉德藝術中心一直致力于以當代視野融匯歷史和傳統(tǒng)之美,以“造境”的展陳方式讓文物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本次展覽亦依托于北京藝術博物館豐富的館藏資源與深厚的學術積累,甄選118套文物精品,帶您感受明清文人雅士藝術生活的獨特韻味。展覽云集董其昌、唐寅、陳洪綬、倪元璐、錢維城、鄭板橋等名家杰作,更有王翚巨幅山水長卷《江山無盡圖卷》震撼亮相!
開幕式現(xiàn)場,嘉德藝術中心總經(jīng)理寇勤表示,嘉德藝術中心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傳統(tǒng)藝術、當代藝術和中外藝術的交流與發(fā)展。此次與北京藝術博物館的合作,正是基于雙方對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表達的共識。本次展覽聚焦“明清文人藝術生活”,旨在以更貼近現(xiàn)代生活的視角,展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
“我們希望通過呈現(xiàn)明清時期的文人生活雅趣,讓觀眾在藝術中享受生活的詩意。未來,嘉德藝術中心將繼續(xù)深化與各文化機構、屬地單位的合作,推出多樣化的文化藝術項目。今年,嘉德藝術中心還將帶來一系列精彩展覽,期待與各位同仁共同探索藝術的更多可能性,讓傳統(tǒng)文化在當下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
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陳靜致辭
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陳靜表示,北京藝術博物館擁有豐富的館藏文物資源、學術研究成果及辦展經(jīng)驗,嘉德藝術中心近年來舉辦了多場有影響力的展覽,有著優(yōu)秀的展覽運營模式以及先進的設計理念。此次合作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也充分發(fā)揮了雙方資源優(yōu)勢,拓展了雙方辦展的寬度,實現(xiàn)了博物館與觀眾的多維度交互。同時,也希望帶給觀眾一個可觀、可感、可知、可體驗的全方位、立體化的展覽。未來,北京藝術博物館將繼續(xù)與博物館同行及優(yōu)秀文化企業(yè)合作,不斷地推出高品質的展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東城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智勇致辭
東城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智勇表示,此次展覽通過極富創(chuàng)意的展陳設計,生動詮釋了明清文人“藝術生活化”的美學理念,為當代觀眾搭建起穿越時空的文化交流橋梁。東城區(qū)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qū),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內(nèi)涵,故宮、天壇、孔廟和國子監(jiān)等眾多文化瑰寶坐落于此,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歷史文化長卷。明清時期,文人將詩意生活融入詩文書畫、金石器物、園林營造,形成雅致的藝術世界。
本次展覽精選書畫、瓷器、玉器、文房雅物等展品,生動呈現(xiàn)了文人的審美追求與生活智慧。近年來,東城區(qū)持續(xù)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通過“故宮以東”共創(chuàng)計劃、東城文化月等項目,不斷激發(fā)文化活力。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傳承的實踐,也是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期待觀眾在展覽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魅力,進而增強文化自信,激發(fā)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傳承的責任感。
開幕式現(xiàn)場,北京藝術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胡桂梅為到場嘉賓進行開幕導覽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白杰,東城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智勇,東城區(qū)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二級巡視員胡國偉,海淀區(qū)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黃英,北京藝術博物館館長陳靜,嘉德藝術中心總經(jīng)理寇勤、嘉德藝術中心副總經(jīng)理馬學東、嘉德藝術中心副總經(jīng)理王彤等共同為展覽揭幕
本次展覽共分為三部分,從書房空間、日常生活到審美實踐,循序展開,呈現(xiàn)明清文人生活方式的多個方面:蕓館致知,將帶您走進明清文人書房這方濃縮的天地,通過古雅的案頭清供、精雕的文房器具、珍貴的古籍善本去感受文人 “雅俗之辨”的至高境界;燕閑怡情,展現(xiàn)了三五知己,林泉之下,琴書相伴的明代文人詩意生活;文心所寄,邀您感受明清文人傾注于造物之中的獨立精神追求,他們親自設計的茶器、印章及書畫的筆墨之韻,不僅是物與心的渾然一體,更成就了獨一無二的 “瀟灑出塵之想”。
部分展品展示
展覽以“文人生活”的視角切入,旨在啟發(fā)觀眾思考明清文人精神世界與審美方式的同時,為觀眾打造一場穿越歷史、靜觀內(nèi)心的文化之旅。明清文人的生活方式并非遙不可及,而是一種可觸、可感、可觀,可思的生活智慧。我們誠邀各位觀眾朋友們到展覽現(xiàn)場,放下疲憊的心靈,休憩、沉思片刻,重拾生活的從容與豐盈。
重點文物推介:
江深草閣圖 明 唐寅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這幅唐寅所繪絹本設色山水,畫面構圖獨特,左側疏朗,右側險峻奇特。石壁之上見有二松虬結,將山石緊密包裹,松針描畫精細。二松掩蓋下有一茅亭,亭立于江水之上,有一文士憑闌清坐,正觀賞著不遠處崖壁上奔流直下的山泉。松蔭遮蔽的石壁間一條蜿蜒石徑通往山下江邊,一童子肩挑水桶正拾階而下,回首張望。最下方有唐寅一段落款:“五月江深草閣寒。蘇門唐寅寫贈次明吳君。”在畫面左側空白處由上至下依次有沈周、呂?的兩段跋文都以長者口吻,勸誡唐寅應精心科舉,期盼能夠早日取得功名。
行書軸 明 倪元璐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這件行書立軸,通篇用筆蒼古勁爽,行中帶草,結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寬疏。其結體取法顏真卿厚實勁健的骨架和筆意,風格奇倔剛毅,于明末自成一格。書中濃淡的墨色暗合著晚明士人特有的剛烈氣節(jié),恰與其書法中力透紙背的倔強風骨互為表里,正是解讀晚明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珍貴范本。
青花洗象圖筆筒 明崇禎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筆筒為圓形,筒身微束,平底。通體施白釉,釉面瑩潤,釉色微微泛青。口沿及外底無釉露胎,胎體堅致,胎色細白,留有細密旋坯痕。外口沿暗刻一周纏枝菊花紋,底邊暗刻一圈海水江崖紋。腹部采用通景式構圖,以青花繪人物故事圖。
畫面以普賢菩薩為中心,他身著披肩長裙,悠然地端坐在巖石臺面上,表情和善。普賢菩薩的身后立一高僧,兩人一起觀看、指導洗象活動。周圍襯托著欄桿、樹木、叢草,環(huán)境優(yōu)美。遠方云靄繚繞,峰巒疊嶂,群山若隱若現(xiàn),烘托了祥和美好的氛圍。畫面情節(jié)連貫,突出了“洗象”的主題,生動反映了當時北京“伏日洗象”的社會生活習俗,象征“太平有象”“萬象更新”。
汪節(jié)庵集錦墨 清嘉慶二十年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清代由于集錦墨品種多樣、制作精細、裝飾華麗,能夠體現(xiàn)文人喜好,因此備受王公貴族和文人雅士的青睞。此套集錦墨,一套八錠,尺寸各異,包括仙
露明珠墨、漢瓦墨、其德比玉墨、黃海松心墨、旃蒙大淵獻墨、古龍香劑墨、壽墨、遠煙墨。其中的仙露明珠墨和其德比玉墨,分別用王羲之的書法以及“其德比玉”填金楷書,體現(xiàn)出文人對高潔品德的崇尚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