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國際 > 正文

?外媒:中美元首視頻會晤 釋放出溝通合作的積極信號

2021-11-17 04:27:55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美東時間15日晚間,美國總統(tǒng)拜登在白宮參加中美元首視頻會晤。\美聯(lián)社

  綜合路透社、《紐約時報》、Politico及中新社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6日上午同美國總統(tǒng)拜登舉行視頻會晤,全球媒體對此密切關注,認為其有利于確保兩國競爭不會演變?yōu)闆_突,還向世界發(fā)出了溝通與合作的強有力信號。不少外媒認為,本次視頻峰會傳達了積極信息,中美彼此間釋放友好信號。

  這場中美元首視頻會于北京時間16日上午8點45分開始,持續(xù)約三個半小時,超過了原定時間。外媒普遍注意到,這場會談是應拜登的要求發(fā)起。這也是拜登自今年1月上臺后首次與習主席視頻會晤,此前雙方曾通過兩次電話。

  路透社在報道中關注了習近平關于中美兩國既要辦好各自國內(nèi)的事情,又承擔起應盡的國際責任的相關表態(tài)。還報道了拜登“確保兩國競爭是公平、健康的,而不會演變成為沖突”的相關表述。

  路透社指出,這是自1月份拜登就任美國總統(tǒng)以來,中美元首進行的議題最廣泛的會談。美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jīng)濟問題專家甘思德指出,中美雙方都試圖通過相應的話語方式、對話的整體框架及強調(diào)兩國關系的重要性等角度,將此次會晤的目標設定為兩國關系創(chuàng)造更多穩(wěn)定性。

  路透社指出,此次會晤還引發(fā)了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樂觀情緒。亞洲股市攀升至近期新高;市場做多人民幣意愿明顯升溫。

  管控分歧 避免沖突

  《華爾街日報》報道,雙方旨在為緊張關系降溫,試圖管控分歧,并尋求找到溝通方式以避免沖突?!都~約時報》援引美國政府官員的話報道,會晤的目的是讓雙方放心,誤會和交流失誤不會導致意外的沖突。

  彭博社指出,兩國元首在首次視頻會晤上談到了合作的必要性?;驅⑦M一步促進中美經(jīng)貿(mào)往來、助力兩國經(jīng)濟發(fā)展。

  一名華府高級官員對Politico表示,兩位領導人通過“互相尊重、坦誠及公開”(respectful, straightforward and open)的討論,平衡了在臺灣等議題上可預見的分歧。該官員續(xù)指,兩國元首打破“云會面”的局限性,建立了一種聯(lián)系,具體表現(xiàn)在“互相講述往事……甚至引用對方的話語”。報道稱,此次會晤“廣泛且實質(zhì)性”,是兩個超級大國在緊張關系中向前邁出的一步。

  前美國助理國務卿丹尼爾.羅素(Daniel Russel)表示,兩國元首花了10個月才走到面對面會談這一步,盡管只是視頻,但未來可以有更多期待。他說,“我們不應該認為這只是一次性會議,而是一系列重要對話的開端,可以讓雙方在激烈競爭的同時,導向更穩(wěn)定的雙邊關系。”

  白宮人員熬夜加班

  外界注意到,會議于美東時間晚上近8時召開,結束時已是凌晨。除美國總統(tǒng)拜登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xié)調(diào)員坎貝爾等官員集體熬夜加班。會晤結束后,布林肯隨即趕乘紅眼航班出訪非洲。

  《紐約時報》亦留意到,雖然這次會晤以視像形式舉行,但中美開會的實際地點都是經(jīng)過仔細考量,凸顯會晤的重要性以及兩國對外交禮節(jié)的關注。其中,拜登選擇在白宮羅斯福廳,這是白宮中著名的會議場所,該房間經(jīng)常被用來宣布官員任命提名,并作為代表團會見總統(tǒng)前的準備室。

  中方則選址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東大廳是中國領導人接待外賓或舉行高級別會議的場所,亦多次見證幾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集體亮相。

相關內(nèi)容

點擊排行